第386章 柏林国际电影节_华娱从2004开始
海棠书屋 > 华娱从2004开始 > 第386章 柏林国际电影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6章 柏林国际电影节

  韩三坪沉默了一会儿,道:“上面.也想你留在国内。”

  说完一顿,又道,“当然,不是留在国内拍艺术片,咱们国内不缺艺术片导演。”

  “是希望你留在国内拍商业片,促进咱们咱们内地商业电影市场的发展。”

  “这些年,为了推动电影市场的发展,引进了不少外语片。”

  “在这种政策下,内地的银幕数量一年比一年向上增涨,华语片单片票房也突破了3亿大关。”

  “虽说确实有着不错的成绩,但恶果也开始呈现。”

  “那就是咱们的华语片被外语片各种按在地上打,再这样下去,咱们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市场,很可能沦为外语片的牧场。”

  “尽管外语片进入内地院线所占有的票房分成比例不高,但.长久下去已然不是票房的问题,而是以华语片的土壤培育了外语片市场。”

  “不说以后,就说现在,都有很多人眼里只有外语片,对咱们的华语片各种瞧不起。”

  “再这样下去,对本土华语片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所以,咱们内地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这些新鲜血液并不是张一谋拍的那些商业电影。”

  “前几年刚改革,拍那些类型的电影还可以。”

  “现在再拍这种类型的电影,就不行了。”

  “好比《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那会,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但口碑很差,骂声也不少。”

  “一边是各种外语片让咱们内地的观众大饱眼球,一边是华语片炒冷饭观众的容忍度有限。”

  “所以前几年拍这种电影还行,以现在的口碑就不行了。”

  “相对之下,你所拍的商业电影因由没有炒冷饭,一直备受观众好评。”

  “现如今,很多观众更想看你所执导的商业电影,而不是张一谋他们所执导的商业电影。”

  韩三坪一番话说完,侧头看向王树。

  意思很明显。

  不是他在瞎扯淡,而是现实问题表明“上面”确实希望王树留在国内拍能够让华语片更趋于多元化的商业片。

  以此对抗好莱坞电影。

  并不说,让王树拍商业片将进入内地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干趴下,而是打着有王树在内地拍商业片面对好莱坞电影输的不算太难看的算盘。

  王树只有一人,没人觉得他能凭借一己之力与好莱坞电影抗衡。

  只是想着有王树在,在输的不算太难看的情况下,还能推动华语片的多元化发展。

  有着王树带头,慢慢的促使其他导演放弃炒冷饭,也拍“新颖”的电影。

  慢慢的培养土壤,未来或可与好莱坞电影抗衡。

  这个时代,华语片在本土市场是真的被远渡重洋、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的好莱坞电影吊打。

  2010年,冯小钢参加“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XJ域”的产业论坛时,自称刚看完球赛的他脑袋一片空白。

  他稍作休息后开始大放厥词:“那些去欧洲的导演,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

  “我不会英文,但我问过美国人。人家说你的片子interesting,只是客气话,其实是说‘这哥们有病,不知道怎么想的,拍的是什么呢’。”

  先是暗讽了诸多前往欧洲艺术片导演,一副这些人对推动国内商业片发展没卵用的态度。

  而后又说:“中国电影很像中国足球,足球与世界差距非常大。电影也是。”

  在冯小钢看来,中国电影已经基本“不缺钱”。

  他直接说:“十年前,如果有投资人,不管是做什么的,跟我说要投资我的电影,我一定会很高兴。但现在,我会反问:我为什么要把这个赚钱的事情给你做呢?”

  这话,是在装比,暗捧他自己已经不缺投资人。

  想投他的电影,得求他,而不是他求人。

  接着又说:“中国电影的技术就同样跟中国足球的技术一样,跟世界差距非常大。”

  “《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我都不敢把最核心的技术问题交给中国的公司,《唐山大地震》的特技最终也是找到韩国特效队伍。”

  说完这些之后,继续说:“咱们国内.要先拍给国内观众看的故事,你要是想着法国的观众也能看懂,话都说不利索了,这对创作伤害特别大。幽默的话最后变成一杯白开水。”

  冯裤子直言:“美国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根本没想过中国观众能否听懂。”

  “比如伍迪·艾伦,他就从没想过京城的观众能懂,只想过纽约的观众能懂。”

  这话,是在嘲讽热衷欧洲三大的艺术片导演拍片,路都没有学会走,便开始想着飞的事情。

  不可否认,冯小钢这次是因《唐山大地震》的成功膨胀了,说了一大堆,不是在装比就是在装比的路上。

  然而,他说的内容却都是事实。

  第一,内地的一大堆热衷欧洲三大的导演所拍的电影都是狗屎,一个个全都是臭鱼烂虾。

  第二,内地一大堆编剧所写的电影剧本“不接地气”,连本土的观众能否看懂都做不到,却想着欧美的观众看懂。

  眼高手低。

  第三,国内电影技术与欧美相差太大。

  这些结合起来,就是华语片与好莱坞影片的差距太大,如同中国足球对比世界。

  这一番言论,就是为什么韩三坪、乃至“上面”会相劝王树留在国内发展。

  其一,都是臭鱼烂虾,真无人可用。

  其二,王树的商业片“接地气”,最起码是在讲故事,而不是在不明所以。

  其三,王树的商业片相对其它华语片更为新颖,对推动华语商业片多元化发展有帮助。

  其实冯小钢在这次论坛上除了说了这些,还说了内地导演不要幻想去好莱坞的话。

  冯小钢用他的亲身经验举例说:“多年前何平导演把我介绍给哥伦比亚的公司合作《大腕》、《手机》……以为跟好莱坞合作,幻想自己的片子就可以飞到美国去,其实就是想利用你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是要把伱的作品推到美国去。跟好莱坞合作,就是将他们的技术方式融合到自己的电影里,不要幻想从此去好莱坞。”

  当冯小钢的话说完,美国发行商哈维·韦恩斯坦当即拿《卧虎藏龙》和《英雄》来反驳他。

  等到这位著名发行商提前离场赶飞机去了,冯小钢直接拿哈维说事:“我得和你们说说哈维这個人,他经常和中国电影人打交道,惯用伎俩就是买我们电影的北美发行版权。他一开始出价800万,别人一看这个就不和他抢了,他当时给20万美元定金。等到最后拍完了,他说,这电影我不要了,退货,你想卖给别人就晚了。他这时候找你,就出100万美元。”

  语气越说越激动:“你知道中国当时有多少人把他当做救世主吗?现在一聊到他,就说‘哦,骗子’。”

  这番话,本是冯小钢想装个比,没想到被打脸,只能等哈维·韦恩斯走后,再开始找补。

  不可否认,哈维·韦恩斯确实是“骗子”。

  但,他也就能忽悠冯小钢这些没有走上国际、渴望走上国际的导演。

  正如这人所说的《卧虎藏龙》与《英雄》等电影就不在此列。

  而冯小钢口口声声的说不要幻想去好莱坞,之后还不是拍了《夜宴》这部电影。

  其实,他就是想要走上国际而不得,恰好又有《唐山大地震》这部票房喜人的电影,随之觉得自己牛逼了酸溜溜的各种装比凸显自己。

  如果他装完逼,之后拍他的商业片,很多人可能还会高看他一眼。

  谁知,前脚大放厥词,后脚就各种拍艺术片想要走上国际。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王树听完韩三坪的这番话,稍稍叹了一口气,道:“还是那句话,如果有机会,我会在好莱坞那边试试看。”

  “若是没有机会,就算了。”

  “就这么想去好莱坞?”韩三坪侧头看向王树。

  王树闻言笑了一下,道:“这不是想不想去的问题。”

  韩三坪.也懂,于是叹道:“有把握吗?”

  “什么有把握?”王树疑惑的问。

  “这次有把握去到好莱坞那边吗?”韩三坪接着问。

  王树摇了摇头,道:“得看《调音师》的票房如何。”

  “好莱坞那边的投资方比较现实,《调音师》的票房若不错,肯定会有人找我合作。”

  “如果扑了,就难说。”

  “行吧。”韩三坪叹了一口,没再多言。

  两人接着聊了一些《台北行》的事情,韩三坪离去。

  2008年2月14日,农历初八,王树现身柏林。

  与他一同来的,还有刘德桦、李彬彬、杨孜、张一山等人。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于2008年2月7日开幕,至2月18日结束。

  王晓帅所执导的《左右》入选了主竞赛单元,并最终斩获最佳剧本银熊奖。

  不过,这些与王树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此次现身柏林,是为了宣传《台北行》而来。

  其实,柏林电影节的主办方之前有邀请王树走开幕红毯,王树以工作为由,并没有前去。

  换做李彬彬等人,若是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赶着前去。

  王树想着既然没有参赛,也就不去走红毯。

  “哇,好热闹啊!”杨孜是第一次有机会来到柏林电影节,一路上各种惊呼不断。

  张一山同样是第一次来,只不过相对杨孜,他一直都在故作淡定。

  李彬彬在一旁也是感叹道:“这次沾了王导的光啊,让我们都能来柏林电影节。”

  虽说柏林电影节又没有限制,谁都可以前来。

  但对于演员来说,受邀前去和非受邀前去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有面子的前去。

  后者,是厚着脸皮。

  刘德桦接话:“确实是沾了王导的光。”

  王树闻言扶额,此行只是前来宣传电影,又不是走红毯。

  如果是走红毯,这种受邀前来,确实算是沾光。

  眼下的这种情况,有些捧过头了。

  王树说道:“昨晚刚来,你们可以随便转转,晚上举行酒会的时候需要全部到场。”

  宣传的流程,是今晚举行酒会展映预告片,明天在展厅展映预告片,做完这些就回国继续拍摄。

  “明白。”杨孜等人应了一声。

  傍晚,《台北行》的宴会如期举行。

  现场来了很多人,很是热闹。

  “舒祺姐。”王树看到这一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成员之一的舒祺也来了,随即迎上去打了一个招呼。

  舒祺到场,自然不是王树的面子。

  现场的很多人,都不是看在王树的面子上前来。

  这事并不是他在负责,而是几家投资公司的手笔。

  “王导。”舒祺眼见王树如此客套,也是客气的应声。

  两人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却也“相谈甚欢”的聊了起来。

  “王导什么时候来的?”舒祺找着话题的问。

  “昨晚。”王树笑着应声。

  舒祺笑着再道:“听说主办方有邀请王导参赛对吧?”

  这种事情没必要隐瞒,王树笑着应道:“之前确实有邀请过,只是我没有时间拍,也就没有参赛。”

  舒祺点了点头,眼珠在稍转,笑盈盈的说道:“那王导什么时候有时间呢?”

  “呃”王树故作思索了一下,回道,“这个不一定。”

  “不过有机会,肯定会再来柏林的。”

  这个再来柏林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单单只是跑来宣传电影,而是携片参赛。

  舒祺明白王树的意思,笑着接话道:“那王导觉得我怎么样?”

  “嗯?”王树故作疑惑。

  舒祺再道:“我是说日后有机会合作吗?”

  尽管舒祺问的有些唐突,王树却不会直接拒绝,随即委婉的应道:“有机会的话,肯定是能合作的。”

  舒祺本来就是随口一问,眼见王树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答复,笑了笑没再追问下去。

  王树见此,于是再道:“我拍戏与演员合作,比较看中演员的形象与气质是否符合剧本里的人物。”

  “只有这样,才能呈现更好的作品。”

  “所以,若真是有机会,肯定会邀请舒祺姐合作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macs.org。海棠书屋手机版:https://m.kmacs.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