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新年_华娱从2004开始
海棠书屋 > 华娱从2004开始 > 第382章 新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2章 新年

  其实在2008年春晚前,赵本杉团队一开始准备了两个剧本。

  只是没想到送上去,春晚导演组竟认为两个剧本都不太理想,于是双双被退了回去。

  春晚导演组给出的建议是,根据主旋律,创作一部应景“命题作文“。

  原因是,送上去的那么多作品,竟没一部是奥运题材,不符广电胃口。

  于是,《火炬手》这个小品的编剧变成了徐正超,并不是何庆魁。

  同时,这部作品也只是他为赵本杉所写的第二部正式作品。

  他也比起何庆魁在年龄上要小不少,年仅三十二岁的他属于是新一代编剧。

  这部作品导演,同样也换成了另一个新生代导演,名叫高大宽。

  并不是很多人所熟知的张惠中。

  这個人同时还兼任了赵本杉的经纪人,不过没过多久被赵本杉炒了鱿鱼。

  之后没过多久,高大宽就被爆出了丑闻。

  相比于赵本杉平时与之经常合作的张惠中,高大宽无疑是个替补队员,像是临时拉过来凑数的。

  一般而言,导演能够决定一部作品的走向,演员都是按照导演的要求去演,导演要求怎么做演员就怎么做。

  导演给出了整部作品的艺术构思,演员就要按照这部作品的构思去演。

  临场出事故,叫谁来演也演不好。

  这一来,《火炬手》原本就薄弱的作品,又遭这种事故,无疑是雪上加霜。

  《火炬手》这部小品刚刚完结,回到后台的赵本杉突然失声痛哭。

  年过半百,头发已经花白了的赵本杉,哭的像个孩子一样

  平时人前的“小品王“,此刻却直言:“这个小品太'弱'了“。

  一旁刚卸完妆的宋,也是赶忙跑来安慰他。

  后来,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赵本杉原本的御用编剧何庆魁,对赵本杉崩溃大哭这个事情给出了他的看法:“故事剧本本身就索然无味。”

  “两个老人都想当火炬手,这个剧本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当然也没有过多的悬念。”

  “观众还没看就知道了结尾,没过初一十五都知道了,当然没有看下去的决心和欲望。”

  没有新奇的包袱,作品的段子都是陈年旧梗,双人床、足球,都是手机空间里翻烂的梗。

  剧本太差,笑料不足,哪怕是赵宋这两位公鸡中的战斗机也只能白搭。

  当然,也不能将锅全都甩给编剧。

  因为这个本子是“主旋律命题作文”。

  而主旋律体裁发挥空间有限,并不是那么好写。

  其它许多题材的作品,可以随意填充贬低、嘲讽、冷笑、挤兑等各式各样的能够带出笑点的包袱。

  主旋律题材就不行,必须往好了的说。

  全往好了的说,很难产生笑料。

  赵本杉也承认,这部作品是他表演起来特别费劲的一部作品。

  并且,平时赵本杉的作品都在15分钟左右,这部“命题作文”作品硬生生加了5分钟,达到了20分钟。

  对于时间的延长,有两种说法。

  一是,赵本杉觉得剧本内容不够,为了演出事先团结,他没跟周围人说。

  而宋最后配合得确实挺好,尽管是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

  二是,主旋律导演需要。

  春晚的导演们认为,这部作品虽然是主旋律题材,但还是对主旋律演出不够,时间、体裁、内容上都不够表现和发挥。

  尤其这一届春晚是在语言类节目原本就不多,主旋律体裁的作品还只有这一部的情况下,深化主题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突出主旋律就变得可贵了。

  在春晚结束后,还有网友指出赵本杉《火炬手》小品后半部分严重抄袭他的徒弟田娃。

  在一段长达5分钟的《演讲》中,田娃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己带头鼓掌,“好!”

  赵本杉的“活儿”使得跟他一模一样。

  在《火炬手》中赵本山每说一句就自己带头鼓掌这一表演手段,和他的徒弟田娃的表演相似度也很高。

  而后经过网友对视频中两人的表演逐一对比后,发现两人在舞台上手足无措的神态和动作如出一辙,台词中为下段铺垫和解围时都用一个突如其来的“好”字来带动全场搞笑氛围。

  对于这件事情,本山传媒副总裁刘流对记者表示:赵本山和田娃本来就是师徒关系,这根本算不上抄袭

  不管怎样,既然是主旋律题材作品,那么这部小品也就肯定是“不错”的。

  如果有人采访他对《火炬手》这部小品的评价,他会先说没看,再说应该不错。

  反正,往好了的说,准没错。

  并不是他捧赵宋二人,而是《火炬手》是“主旋律命题作文”。

  另一边,《台北行》的一些工作人员也一边看春晚一边在给远在老家的家人通电话。

  “年夜饭吃了,王导掏钱请我们在酒店里吃的,一桌好几千块,很丰盛。”

  “而且还能带家人去,都在酒店吃的年夜饭。”

  远在老家的父母听到这话,高兴道:“这挺好啊,你们导演挺大方的啊。”

  “是很大方,京城一个月的工资也才3700多块,我们这一桌就是4600块,比在京城干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剧组的工作人员接话。

  2008年,京城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3726元。

  当然,不乏有人月入十万、百万,但这没有参考性。

  甚至说,月入3726元还是多的。

  底层打工人,也就在两千到三千之间,或者三千出头的样子。

  同样还有月入一千多块的群体。

  “这么大方啊?那你可得在剧组好好干,别让人家寒心啊。”老父母惊呼。

  “放心吧,这些我还是懂的。”

  零点一过,王树的手机响个不停,收到了许多新年祝福。

  “王导,新年快乐。”杨蜜。

  “王导,新年快乐,财源广进。”杨孜。

  “王导,新年快乐。”舒倡。

  “王导,新年快乐。”柳言。

  王树看到这些新年祝福,一一回复了过去。

  而他的回复便是打开了话茬,杨蜜、柳言等人相继通过短信与他聊了起来。

  同时聊天的人实在太多,就算他的手速很快,也有些忙不过来。

  “还没有睡吗?”梅葶与王树互道了新年祝福后,问。

  王树很想回一句,要是睡了怎么可能回你的短信?

  这话只能在心里吐槽一句,编辑短信回复:“快睡了。”

  “嗯,你今天在哪吃的年夜饭啊?”梅葶回复。

  “你猜?”王树回复。

  “不会是喊了某位女明星到你的别墅一起吧?”梅葶半开玩笑半试探的问。

  “你猜?”王树又回复。

  “呵呵,是和谁啊?”梅葶问。

  王树适时的回复:“没有和谁,跟剧组的人一起吃的年夜饭。”

  “我在饭店定了位置,全剧组一起。”

  “呀?那不是挺热闹?”梅葶看完王树的回复,心情变的愉悦。

  “是挺热闹的。”王树回复了一句。

  “王老板就是大气,过年请全剧组吃饭,花了不少钱吧?”梅葶问。

  “还行,承受的起。”王树回复。

  刚回复完梅葶,周讯的短信来了,“要来我这里玩吗?”

  “啊?”王树不明所以。

  “我是说要来玩吗?我这边挺多朋友都在一起,蛮热闹的。”周讯回复。

  “算了,我明天还要去剧组。”王树婉拒。

  “那行,下次有机会再喊你。”周讯。

  “嗯。”王树回了一句。

  王树这边回完短信,周讯旁边的朋友们连忙问道:“怎么样?王导来吗?”

  周讯回道:“他说明天还要去剧组,来不了。”

  听到这话,周围的人无不是面露遗憾。

  本想着借此机会能够结交到王树,日后或许能被王树提携。

  没曾想这么好的机会,对方却因为工作原因来不了。

  周讯见此,随即出声道:“下次吧,下次有机会再介绍王导给伱们认识。”

  几名圈内朋友听言,无奈的点了点头。

  其中一人忽然问:“讯姐,《台北行》这部戏王导之前有没有找过你啊?”

  “之前跟我说过,档期冲突。”周讯闻言模棱两可的应了一声。

  那人听言恍然,“我就说嘛,既然找了李彬彬出演,没道理不找讯姐的。”

  这话的潜台词,是李彬彬与周讯同是华宜艺人,王树与周讯的交情更深。

  如果是在这两人中做选择,那么自然是周讯更占优势。

  周讯笑了笑,没有接话。

  又一人好奇的问道:“讯姐,王导拍完这部《台北行》后,真要去好莱坞发展了?”

  如今无论是圈里还是圈外,关于王树将要前往好莱坞发展的声音越传越离谱。

  比如现在很多人笃定王树拍完《台北行》,百分百会去到好莱坞发展。

  又比如王树本来就要在好莱坞发展,只是被交情比较深的韩三坪喊回国拍商业片。

  “我也不是很清楚。”周讯回答。

  “啊?你没有问吗?”旁边的人疑惑。

  “这种事情我问他做什么?”周讯同样疑惑的反问。

  “应该不会去好莱坞吧?”有人分析,“韩董喊王导回国拍商业片,为的就是提振咱们内地的电影市场。”

  “不仅韩董不想王导去好莱坞,上面的人也不想王导去好莱坞。”

  “相比于张一谋导演和冯小钢导演,王导的电影作品更能促进内地电影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韩董,还是上面的人,都会挽留王导。”

  自院线改革之后,大力发展商业电影提振电影市场,一直都是大方向。

  站在国家层面,商业电影能够带动经济,这是实打实的好处。

  而艺术片虽说在电影圈中是主流,但并不是国家现今所提倡的东西。

  尽管张一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都非常成功,然而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对于内地电影行业的发展有限。

  因为武侠+历史,这些都是国内烂大街的题材作品,完全没有新意。

  虽说确实都有极高的票房成绩,但泡沫过去,该回归原样还是会回归原样。

  国产片该被好莱坞影片吊打,还是会被好莱坞影片吊打。

  无论是张一谋,还是冯小钢,亦或是其他导演的商业片,无不是在炒冷饭。

  雷声大,雨点小。

  王树的出现,却是改变了这一现象。

  他所执导的科幻电影,用事实证明哪怕是低沉本,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就算搞不了硬科幻,却也能搞软科幻。

  除了科幻电影之外,还有《调音师》这种反转极多的悬疑电影。

  无论哪一部都是新颖的作品,都是在给内地电影圈注入新的血液。

  同时,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内地电影圈、华语电影发展壮大的机会。

  “我也觉得上面的人应该会出言挽留王导,除非王导自己硬是想去好莱坞,不然应该会留在国内。”

  一人接话。

  其中的原因,几人很早之前就探讨过。

  大陆如今大力发展商业电影,缺的就是商业片导演,更缺才华横溢的商业片导演。

  尽管王树始终都没忘了拍艺术片,但商业片的票房成绩已然证明他同样是一名极具实力的商业片导演。

  这种导演,对于促进内地电影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

  而现在又是正值大力发展商业电影的时期,没道理眼睁睁的看着王树跑去好莱坞。

  “我倒觉得王导会去好莱坞。”一人也说出他的看法,“我想你们都知道,王导并不是学院派。”

  “所以.只要王导明白其中的道理,铁定会去好莱坞。”

  “只有在好莱坞混出名堂了,才是这个。”

  说完,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这话,并不是在跪舔好莱坞,而是另有含义。

  是在说王树这种非学院派导演,如果没去好莱坞镀金,那么在国内哪怕弄出再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始终会被人诟病与贬低。

  甚至还会被说成因为时代原因受到上面的关照,才能因此有所成就。

  总之,有那么一波人,始终高高在上。

  但.去到好莱坞镀了金就不一样。

  货真价实的国际大导演,那一波人就算想要高高在上,也高高在上不起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macs.org。海棠书屋手机版:https://m.kmacs.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